- 呼焕;郑剑锋;罗新生;段军茂;吕奇奇;石磊;田浩男;
针对塔北西部上寒武统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以柯坪露头区肖尔布拉克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精细测量、描述,开展了系统的薄片、碳氧同位素及激光U-Pb年龄等分析,结果表明:(1)下丘里塔格组总厚度为350 m,可划分为6段,主要发育颗粒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识别出7种主要岩相组合和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整体反映潮坪亚相向台内丘滩亚相的转换。(2)基质溶孔、溶蚀孔洞及角砾间孔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柱状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物性最好,颗粒白云岩次之,整体具有中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征,综合评价1段、2段和6段的储层物性最好,5段次之。(3)白云岩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不整合面以及高频层序界面的共同控制,可划分为不整合岩溶与内幕丘滩相2类白云岩储层。研究成果支撑了塔北西部寒武系白云岩领域有利勘探区带评价,尤其为雄英地区的油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5年03期 v.30 19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周伟;兰张健;叶青;商建霞;饶资;董德喜;秦莎;
莺歌海盆地沉积坡折带南端的乐东气田群,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精细刻画沉积模式及砂体叠置样式对气田剩余气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乐东区莺歌海组一段坡折带的岩石相表征、粒度分析、测井相识别和地震相刻画,精细开展沉积相类型、沉积模式、砂体叠置关系及构型研究。研究区共识别出滨浅海和海底扇2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滨浅海相又可细分为临滨坝、临滨滩、陆架泥等3类沉积微相。建立了3类沉积模式:陆架缓坡上进积型滨浅海滩坝复合沉积模式、斜坡边缘处局部滑塌后充填沉积模式、坡折之下浅海重力流滑塌扇沉积模式。明确了3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叠置关系:坡折带之上发育的前积叠置型砂体连通性好;近坡折带位置坝砂滑塌-横向接触叠置砂体之间连通性中等;坡折之下海底扇砂体垂向孤立分布砂体连通性差。近坡折带滑塌再沉积坝砂以及坡折之下海底扇成因砂体为气田未来有利挖潜区。
2025年03期 v.30 206-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佳男;李祥权;丁梁波;张颖;解习农;左国平;彭志浩;
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是当今世界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以东非鲁伍马盆地上始新统深水海底扇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高频层序格架下的沉积体系构成单元、沉积演化特征研究,重建上始新统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下海底扇的沉积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上始新统海底扇主要发育水道、溢岸及朵叶3种沉积结构单元,其中水道又可以分为限制性水道及半限制性单向迁移水道。(2)上始新统三级层序可划分为Ps1,Ps2及Ps3三个四级层序,其中Ps1层序发育限制性水道-朵叶复合体,Ps2层序发育半限制性迁移水道-朵叶复合体,Ps3层序发育朵叶复合体,这反映了海平面持续上升、海底地貌充填变迁、重力流能量衰减及底流作用相对增强背景下三级层序内的规律性旋回演化过程。(3)底流剥离重力流中的细粒物质在深水沉积体系北侧(顺底流一侧)堆积形成非对称的溢岸/漂积体正地形,进而限制水道或朵叶使之向南侵蚀或沉积,形成的上始新统深水沉积体系及沉积结构单元均表现出逆底流侧向单向迁移叠置样式。推测底流对重力流沉积储层具有改善作用。
2025年03期 v.30 217-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